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AA+
当前位置:首页>赛事资讯>HPA2013

初评笔记(九)你确信你选择的类别吗?

发布时间:2013-08-08    点击数:2578

这个问题是一个圈套。因为类别是为了某个体系而人为划分的,民俗事象经过千百年的演化早已是一个独立生长的自然体。举个最为典型的例子,中国人的春节,汉族过,南北方大有不同;现在不少少数民族也过呀,但隆重程度与汉族是有差异的;远涉重阳到了外国的中国人的春节,除了某些元素来源于东亚大陆,还增添了不少当地的文化因素。

这样一个复杂体,放在哪一类里?夯不郎当扔进节日文化的,我觉得大约算是还不摸门的(声明一下,并非节日文化类的作品都如是);提出了这个问题,我觉得是注意到事象的丰富而类别的死板。可惜,大多数人只在问题里而打转,没有再深一步分析自己掌握的资源如何更贴切地契合比赛的类别。

有一句古语是怎么说的来着:一尺之棰,日取其半,万世不竭。哲学咱先不说,就说春节吧,是不是可无限地细分下去呢:关于饺子,是不是可以有一组非常温馨的?关于春联,有各色形态,是不是还可以有书写与求取、张贴的过程?关于祭祀,即使一个地方在整个年节中,也在不同时段有不同内容的拜祭活动……

为什么我们不把每一个细节作为自己的着力点呢?总是论囫囵个儿地拍元宵节的大街上呢?每参加一次比赛总要有进步,我想培养自己小题大做的能力应该算是头等重要,因为那么多人参与,别人是怎么看待一个民俗事象,如何去发现细节,都是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。

当然,从第1届“人类贡献奖”年赛开始,我们的类别进行过不小的调整,我想今后也还会再调整下去,这其中有平衡大小类别的意思,也有鼓励关注某类事象的意思。然而无论今后或以前类别是如何调整的,当届的类别就是规则,要看你如何在规则中体现出最佳状态。

顺便说一句,也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你在下拉菜单中真的选错了。的确有些组照从图片的题材到编辑,怎么读都真的和该类别不搭界,估计是选类别时手一哆嗦,选了上一条或下一条。可惜啊,上学时老师怎么教的?做完卷子要检查的啦。

在线客服
    HPA工作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