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AA+
当前位置:首页>赛事资讯>HPA2013

初评笔记(十)关于民俗的范围

发布时间:2013-08-08    点击数:2664

这个问题太难回答,肯定不是我能够回答的,而且我们始终认为对于这个新的摄影门类,不必急着给它下一个定义,而是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丰富它。邓小平的态度是可取的:相信下一代比我们有智慧。

正因此,“人类贡献奖”年赛表现出相当的宽容,绝不愿意做教师爷,欢迎每一种新的想法与实践。其实,民俗何尝不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呢?庙堂之上,有理论、有权力、有话语权,当然会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规范,相较之下,民俗仿佛任什么都可以承受,没有刻意追求,最终浸润着普通百姓的从价值观至日常生活,也影响着高高在上的风雅之士。

正因为民俗和民俗摄影的态度,“人类贡献奖”年赛可以看到:为巴勒斯坦、格鲁吉亚鸣不平的;为童工、环境恶劣工人、贫困者代言的;母牛生产全过程;眼科手术全过程……我们不能不问:这算是民俗吗?

还有一些:精神病院、消防队救火、现代工业建设……或者可以与现代、新兴民俗沾边,但《国企之殇--一个失落的阶级(向最后一批国企的守望者们致敬)》恐怕就是纪实多过民俗了。还有,阿富汗的阿舒拉节,肯定是民俗,但专拍那天活动中的爆炸事件,这就不是民俗,而是新闻了。
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民俗是这样一路走来,民俗摄影也将这样走下去,而受其吸引而来的人们将共同谱写佳篇、分享成就。

在线客服
    HPA工作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