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AA+
当前位置:首页>赛事资讯>HPA2013

赛事过眼录(二)小题材的亲切感

发布时间:2012-11-13    点击数:2518

“民俗”如何才能从《民俗概论》中走出来?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“民俗”中。但是,具有间离效果的是,我们今天都抱着“寻找”的态度在拍“民俗”:网站、报纸定期(特别是节假日前夕)会“告诉”你哪里有“民俗”,摄影人之间也会流传哪里能够拍到更原生态的“民俗”,再深入一些研究理论的摄影人还会从钟敬文或其它人的《民俗概论》中寻找“民俗”。

于是,重大题材,比如宗教祭祀、节庆活动等等是最能与最容易被想到来代表或参与“人类贡献奖”年赛的。无可厚非,这些都是非常明显也非常需要记录的民俗,然而只有这些,我们的生活是支离破碎的,说好听点就像一个个突兀的特定镜头,它的发生过程和后来延续全被忽视了。幸亏,年赛中有些小题材,常常让评委们感到亲切。

即使摄影师的技艺并不那么高超,如第4届提名奖《石头妙用》,HPA4-0333BN-石头妙用06.jpg

HPA4-0333BN-石头妙用07.jpg
即使整组照片在编辑上缺乏跌宕起伏,如第5届文献奖《千年浮桥的维护》(该届以文献奖代替提名奖),
HPA5-1208BD-千年浮桥的维护4.jpg HPA5-1208BD-千年浮桥的维护5.jpg
甚至明明知道小题材根本不可能获得大的奖项,如第2届的提名奖《关东篱笆墙》,
HPA2-1240BN-关东篱笆墙BP04.jpg

HPA2-1240BN-关东篱笆墙BP05.jpg

评委们仍然愿意把选票投给它们,表达对这些记录者愿意把镜头对准被忽视的小事物的感谢,要知道,民俗理论界通过研究表明,宗教、节庆等制度层面的民俗,是较为稳固的,而变化最快的则是生活层面的民俗,而后者在民俗摄影的现状又非“重大题材”引不起重视,从这个角度来说,评委们秉承***宗旨,大力地鼓励摄影师关注最易改变的民俗事象。

在线客服
    HPA工作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