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为王(六—3)装扮是“人物服饰”的一种吗?
发布时间:2015-02-06 |
内容为王
写在HPA2015征稿期间
曾昱晗
(六) HPA内容大巡礼
3. 装扮是“人物服饰”的一种吗?
在人物服饰类中,我们可以看到戏曲人物,可以看到狂欢节上的人们,再进一步,我们来看看装扮本身。我记得在《初评笔记》中我们就提到过我们关注了这种现象,现在我们可以有更多的HPA2013记录奖的佐证了。
在印度有这样一个行当,《印度神灵扮演者》,这或者是宗教的需要,或者也是某一类人的生活来源,而且这类人有可能还是世袭的,你看,不仅有成年人,还有孩子扮演。
他们有面部的化妆,还有一些特定的服装,同时还要有演出的技巧。
同样在印度,刚才那组图片的拍摄者,强调了他们不是乞丐,但下面这组,《印度的化装乞丐》,虽然肯定了起源是宗教,但直接指认其扮演是为了乞讨。印度有非常复杂的文化系统,前一组拍摄于东部的西孟加拉邦,而这一组来自西部的古吉拉特邦,所以我们愿意相信作者的阐述都是真实可信的。
《蛇节上的扮神者》,作者关注的角度发生的变化,重点在表现扮演的神仙与村民(观看者)的互动,所以虽然投稿在人物服饰,但进入民俗图库被调整到节庆活动中了。
老年人、儿童、婴儿……
其实类别都不是绝对的,这个以前我多次提到过,欢迎去扒扒旧文。记得比赛最初的两三届,评委们曾经为明显的投稿类别不对而惋惜,并实践过帮作者调整类别,后来发现往后调还可以,但后面又发现需要往前调则不可能推翻已经完成的投票,只好作罢,为了评审成本,也为了更公平起见,我们在参赛章程里加入了“主办方和评审团不负责调换类别”的字句。
与印度的古老扮演相对,欧洲的《扮装皇后的粉墨登场》则要更个人化一些,更注意内心的感受与变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