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为王(六—6)你还能“玩儿出什么花儿来”?
发布时间:2015-03-17 |
内容为王
写在HPA2015征稿期间
曾昱晗
(六) HPA内容大巡礼
6. 你还能“玩儿出什么花儿来”?
上节说到在题材上的花样翻新,这节就要说说真正的游戏、娱乐的“玩儿”,还能花哨到哪里去。谁都知道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,除了为温饱以至奢华而发明的东西之外,无用的纯粹娱乐的想像也很是不少,如果再包括从实用中来而最终趋向游戏的项目,更是不胜枚举:
如果说《芬兰的冰泳》是人对生活环境的了解与适应。

那么意大利的《费尔米尼亚诺的推蛙赛》

中国的《东北小爬犁》

俄罗斯的《苏兹达尔的斗鹅》,则可能是来自过往生活生产活动的技能性训练和展示。

而匈牙利的《复活节彩蛋制作》完全是宗教信仰生发出的装饰艺术。

至于芬兰的《泥沼足球赛》

西班牙的《沙滩赛马》应该是对早出的足球、赛马等娱乐活动的因地制宜的模仿。

还有许多的例子可以举,《帕米尔高原叼羊》来自牧业活动、《松桃苗族的踩刀绝技》来自宗教仪式等等。尽管花样多多,但在第9届“人类贡献奖”年赛中“文体游艺类”还是被取消了,其内容分散到其它的类别中,参见本文(三)在赛制上贯彻“内容为王”。
取消一个大家都熟识的类别,很有可能造成一些困惑,但从历届投稿少、内容又重复率高的“文体游艺类”来看,或者是一个新的转机:换一个角度来思考,也许天地格局一下子就扩大了。比如,在“生活习俗类”的范畴里,《树皮画》不再简单是一种装饰艺术形式,引申出城市人居环境的变迁,《人人都是摄影师》可以引发对更多文化追求的记录……
其实,相类似的题材本来就有一些放入了其它的类别,特别是“生活习俗类”。《伊朗旧式沐浴法》
而获奖终审评委特别奖的《最后的澡堂生活》(中国)就在“生活习俗类”中。
伊朗的《加米仕古丽温泉的水疗》被放在了“生活习俗类”里,
